尊敬的家長朋友們:
暑期將至,隨著天氣的持續(xù)升溫,溺水事故處于易發(fā)期、高發(fā)期。為了避免悲劇的發(fā)生,在此,我們希望廣大家長務必增強安全意識,自覺擔起監(jiān)護職責,與我們一起,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,共同做好孩子的防溺水工作。
溺水是造成學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殺手。每一起溺水身亡事故的發(fā)生,都會給家庭帶來難以挽回的后果,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。也許,因您的一點麻痹、一時疏忽,就有可能釀成孩子的溺水意外事故,給自己的家庭,甚至幾個家庭帶來沉重的傷害。作為家長,請您一定要高度重視,加強對孩子的教育監(jiān)管,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,讓孩子認識到溺水事故的嚴重危害,自覺管好自己;同時,您也要做到“時時放心不下”對孩子加強看護,防止出現(xiàn)監(jiān)管真空,從而避免溺水事故發(fā)生。
當前處于溺水易發(fā)多發(fā)期,不論您有多忙,都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去向。請您在日常生活中,加強對孩子防溺水知識的教育和提醒,讓孩子自覺做到:不私自下水游泳;不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;不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;不到無安全設施、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;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;不熟悉水性的學生不擅自下水施救。同時,還要讓孩子自覺做到:不在水邊玩耍、不下水摸魚、不私自撿落入水中的物品、不擅自下河玩水。
嚴防溺水意外事故發(fā)生,提高孩子們的避險自救能力。要給孩子傳授防溺水的相關知識和技能,讓孩子知道:一旦發(fā)現(xiàn)有溺水險情苗頭,立即相互提醒、勸阻并報告;讓孩子知道:在發(fā)現(xiàn)同伴溺水時應立即大聲呼救,切不可盲目手拉手營救或下水營救,避免造成更多傷亡。此外,如發(fā)現(xiàn)有學生在水邊玩耍或游泳,不管是不是您的孩子,請您能及時進行勸阻,以減少意外事故的發(fā)生。
各位家長,學生安全無小事,孩子平安家安寧。預防學生溺水需要家長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,為了孩子的安全,請您務必盡到做父母、做家長的責任,務必守護好孩子的平安!
南江縣公安局
2023年6月26日
請大家一定要仔細閱讀
以下內容
會游泳就不會溺水?
據(jù)數(shù)據(jù)顯示,相當一部分溺亡者都會游泳。大部分初學者在游泳池 (靜水)學的皮毛,根本不足以應對自然水域的各種復雜情況。很多人對自己的水性都過于自信。慘痛的溺水事故往往是因為疏忽大意造成的,水下非常危險,水草、淤泥.碎石塊、漩渦等都可能導致溺水事故發(fā)生。此外,疲勞、生病、抽筋等也可能會讓你陷入危險當中。溺水后會大聲呼喊?
緊張感會導致溺水者無法大聲呼喊,大聲呼喊反而會嗆水。溺水后一定要保持冷靜,盡可能讓身體浮在水面,尤其是頭部要向上仰,保持呼吸。事實上溺水大多悄然發(fā)生,溺水時吸入空氣是第一需求。當人的口鼻在慌亂中短暫浮出水面,受本能趨使只會全力吸氣,此時會有大量的水嗆入氣管,根本來不及發(fā)聲。游泳圈≠救生圈
充氣式塑料游泳圈只在其浮力和材質厚度方面有相關的規(guī)定,本質上是玩具,不能在游泳時有效地保證使用者的安全。
很多家長認為,只要有游泳圈就不容易發(fā)生意外,實際上,這是一個誤區(qū)!游泳圈屬兒童玩具,與救生圈執(zhí)行的國家標準是不一樣的,它的材質比較差,且市場上的大多游泳圈屬“三無”產品,而真正的救生圈是實心的,就算破裂也能保障人的生命安全。
其實對于孩子來說,沒有任何設備可以代替成人監(jiān)護。
手拉手就能救上來溺水者?
手拉手救人又稱“人鏈救人”,這種救人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,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一種,一旦有人因體力不支而打破“平衡”就會讓多人落水,導致群死群傷。救援溺水者是很有技術難度的,沒有受過專業(yè)訓練的人員很難救援成功,對于孩童而言更加危險,所以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落水,不要盲目施救,要及時尋找大人的幫助。只要獲救,溺水者就安全了?
事實上當溺水者吸入過多的水就會引起呼吸并發(fā)癥,進而引發(fā)繼發(fā)性溺水或干溺水。此時,哪怕溺水者已經獲救上岸,如果不及時跟進治療,液體積聚仍會導致呼吸窘迫,腦損傷 (腦缺氧 ) 甚至心臟驟停。容易導致溺水的行為
1.撿拾、抓魚蝦
2.盲目下水或盲目施救
3.未充分熱身
4.野泳
5.玩水時嬉戲打鬧
6.其他身體原因等
如何鑒別溺水?
真實的溺水是無聲、快速的,而非“使勁撲騰、大聲呼救”。當發(fā)現(xiàn)孩子在水中出現(xiàn)以下跡象時,家長就要提高警惕了。
1.突然安靜無聲,嘴沒入水中。
2.手臂可能前伸,但無法劃水向他人移動。
3.在水中直立、不能踢腿,往往掙扎20—30秒之后沉下去。
4.眼神呆滯或是閉著眼睛,頭發(fā)可能蓋在額頭或眼睛上。
5.可能會頭后仰,嘴巴張開,有的孩子頭可能前傾。
6.看起來像在抬頭看天空、岸際、泳池邊或碼頭。如詢問無反應、眼神渙散,就需要立刻伸出援手。
未成年人如何救援?
1.碰到有人溺水,第一時間要大聲呼叫,找大人幫忙,同時撥打110報警。如果有多個同伴在一起,要派出一人去尋求大人幫助。沒能救上來同伴,也干萬不要有心理壓力,更不能因害怕而隱瞞事實從而導致沒有及時報警或讓大人知道,耽誤了寶貴的救授時間。
2.尋找身邊的漂浮物拋向溺水者,如救生圈、木板等;如果沒有漂浮物,也可以在書包里裝滿礦泉水瓶拋給溺水者。
3.尋找竹竿、樹枝等遞給落水者,也可以把衣服打成繩結拋給落水者,救人時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,以免被拉入水中。
4.不能直接跳下水施救。未成年人沒有足夠的能力下水救溺水者,干萬不能下水救人,以免發(fā)生群死群傷的悲劇。
5.不能手拉手施救。落水者力大無比,稍不留神就會被落水者拉下水,造成連環(huán)溺水的悲劇。
溺水了如何自救?
1.不要驚慌
不會游泳者,對水有極大的恐懼,拼命掙扎或將手上舉會使身體下沉;
溺水后需冷靜,首先要把鞋蹬掉,等待救援,不要慌亂;
若身邊有漂浮物則一定要抓緊,同時如果周圍有人應立即求救。
2.放松身體
如果周圍無人,要盡量放松全身,嘗試讓自己采取仰臥位,使頭部向后、口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,雙手和雙腿有規(guī)律地拂水,不要驚慌,保存體力,等待救援。
會游泳≠不會溺水
謹防溺水 警鐘長鳴